的一个熟悉到让你忘记有故事的字书法

盖脱林肤色遮盖液 http://www.kingbaby.com.cn/gushi/12836.html

“的”:一个常见却不明白来历的字。

这个字非常有意思,在古代来说是很少出现的,而今人几乎离不开它~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字产生了这么大呢落差?

在古代,几乎每次出现都有它特定的含义,在古文中很少做结构助词,只有在古白话中才偶尔跟我们现在的“的”有一样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看它怎么来的

“的”这个字,在《说文解字》中没有收录,这个很有意思,这是不是就意味着这个字出现在《说文》以后呢?

说句题外话,个人在中学时特别喜欢宋玉的赋文,虽读起来不求甚解,但是每到精致处,也是会心一笑。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这是登徒子好色赋中的一段,大家都知道“登徒子好色”,但这是怎么来的呢?

登徒子跟楚王说宋玉坏话,说宋玉长得帅,嘴甜,又好色,千万别让他跟你去后宫。

意思大概就是,千万别让你的媳妇儿们见到他,小心你一不留神头顶呼伦贝尔大草原。

然后楚王问宋玉,宋玉说:不存在的,天下最漂亮的美女在楚国,楚国最漂亮的在我家乡,我家乡最漂亮在我东隔壁,那女孩~长的贼好看,那身高~那肤色~那五官~那形体~迷倒四方啊,就这样的大美女~趴墙头瞅了我三年!整整三年!我都没从她!

你再看那登徒子~那媳妇丑的~车祸现场啊~登徒子悦之~他居然“悦之”!!!还使有五子!!生了五个娃!

大王,你说谁好色!

于是登徒子好色就这么流传下来了~(好色不好色说不准~但登徒子绝对“脸盲”,这个“脸盲”一定比东哥的“脸盲”货真价实,更让人信服)

登徒子妻~感觉童年噩梦容嬷嬷与之相比差远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段文章跟“的”有什么关系吗?

没有关系~

一点关系也没有~就是讲一些好玩的事情~因为下文很枯燥。

但是宋玉跟这个“的”有些关系~而且不是一点两点~

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战国楚·宋玉《神女赋》

众所周知,战国是比《说文解字》要早的,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的”字很早就有,只是不常用。

那文中这个“的”当什么讲呢?我们不妨去看看其他古籍的解释。

《广韵》《玉篇》《金石文字辩异》中的音意都是大致雷同的。

《四声篇海》中的解释比较全面“丁x切,明见也,射x也,指的要处也”

音上因为原图看不清,所以不知道x是什么字,但是不影响,因为后边“白單”和“旳”跟“的”都是一个意思一个音,只不过各个古籍用的字不一样,都是“丁歷(历)切”的音,读“di”四声,同“天地的地”。

意思上说“明见也”,指的就是看见光亮一类的感觉,宋玉的赋中写的是“朱唇的其若丹”意思就是红嘴唇发亮~

“射x(質)也”,这个意思就跟“众矢之的”是差不多的,类似于“靶心”“目标”。

勸學:「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漢.王充.論衡.超奇:「論之應理,猶矢之中的。」

意思就是靶子铺开,箭就来了。林子里的树茂盛了,斧子也就该来了。

“指的要处也”大概意思就是“确实,的确,关键点”之类。

宋.賀鑄.點絳脣.一幅霜綃詞:「掩妝無語,的是銷凝處。」

女孩遮着脸不说话,这才是让人销魂凝神的地方。

然后就是结构助词了~类似于“我的,他的,你的,靓丽的~”

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

这是清末的一本书。

文齋真樂卷子。嗣容續筆。付文中的便送上也。

这是元代书法大家杨维桢写的一通手札,这句话意思大概是“文斋真乐卷子,嗣容(不知嗣容是一个人名,还是他的儿子“容”)续笔,跟文中的(作品)一起送上”

到语气助词就很好玩了,表示强调。

“这是我的(di四声)”

「这样做是不可以的!」、「你不是这样讲的!」

这么念起来就挺好玩的,很接地气,我记得“的”在保定方言就是“di(第)”的读音。

在东北可能读音就变成了“这是我跌”

此时die是轻生~

所以有的时候特别生气的情况下,经常念成“这是我爹(拉长音)”

其实不独东北~我们唐山也是类似读音。

究其原因,我想方言习惯,在结束字音后边习惯性加“ie”的音。

所以说“你干啥呀!(惊叹号)”

就容易说成:你干啥耶(yaie)

说“你哪去”,就容易说成:你哪切(quie)

说“干啥呢?!”,就会说成:干啥捏(neie)

其实古白话中“的”还是常见的,到了古文言中,因为“的”有实意,比如表示光照亮丽的样子“日勺”,表示靶心“质旳”,表示要点“的确”。

所以“的”作为结构助词,语气助词被“之乎者也”一类代替。

其实个人也有类似疑问,总弄不清“的”这个字到底何时有的~因为这个字太大众化了,太熟悉了,简直就熟悉到让人忘了他的本意,是什么时候有的。

我是梁宇航~除本身领域外,总爱写点千奇百怪的文章,此类文章,只为满足奇趣,不做过于严谨考证。

如果大家喜欢,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baizx.com/tbxys/13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