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原来是个道士勤志服知

李白之所以成为诗仙,根本因为他是个道士。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天帝居所白玉京、仙人、长生……这些道教名词在诗中毫无违和感,整首诗字里行间透着一股仙气。诗的作者李白,字太白,正是一名道士。

李白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梦见太白金星入怀,所以取了一个神仙名字。大约确实身具仙根,大诗人贺知章第一次见到李白的时候便惊为天人,称赞地说:“你真是被贬谪下凡的仙人!”从文才看出别人有仙气,贺知章可谓慧眼如炬。李白的诗风浪漫瑰奇,汪洋狂恣,其源头无疑来自道家的庄子。道家的影响在李白诗中随处可见。

李白一生与道教有缘。年轻时的李白,其理想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并无差别。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出生于西亚碎叶城的李白并没有通天的门路,他一直在找伯乐,能够被人推荐上达天听,实现经世济民的宏愿。所以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也会写出“生不愿封万里侯,但愿一只韩荆州”近乎谄媚的句子。

官场的老官僚不拿正眼看李白。向皇帝推荐贤才的还是道教中人。坤道玉真公主和上清派道士吴筠向唐玄宗推荐了李白。吴筠是道教重要人物,他提出了“神仙可学”的道教理论,对促进道教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之前,道士认为人要有仙根,才能修炼成仙。这样修道的门槛太高,曲高和寡发展自然要慢。道教在唐朝的蓬勃发展,吴筠的贡献可谓大矣!

李白在长安的那一段时间,交往的高道还有司马承祯。司马承祯是茅山祖师,在中国道教史上的影响力能排进前十。因上清派祖师陶弘景长期在茅山修行,所以上清派自陶弘景之后一般称茅山宗。因此司马承祯实际就是上清派的祖师。李白和司马承祯的朋友圈被称为“仙宗十友”。

司马承祯认定李白有“仙根”,他对李白说,你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司马承祯撰写有《天隐子》、《坐忘论》,阐述道门修炼之法,提倡“渐修”。想来李白应该学到了不少道法。

和这些高道交往,李白对道教神仙的兴趣更加浓厚了。道法自然,李白诗中的飘逸之气也就更足了。“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被唐玄宗赐金还山的李白开始了漫游。到了山东济南,道缘已足。李白拜入紫极宫道士高如贵天师门下,成为一名正式的授箓道士。“道隐不可见,灵书藏洞天。吾师四万劫,历世递相传。别杖留青竹,行歌蹑紫烟。离心无远近,长在玉京悬。”

正因为一心向道,并且正式成为了道士,李白的诗歌中才会缥缈地透着仙气。这大约是李白被称为“诗仙”的重要因素。古人在某些方面做到极致,被称为“圣”的还有几个,像画圣吴道子,书圣王羲之。但称为“仙”的似乎李白是独一份。

就连死法也透着仙气。传说有一天晚上李白在船上喝酒,再一次酩酊大醉。看到江中的月亮明媚可爱,于是醉眼朦胧伸手去捞。不小心掉水中淹死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也许是天帝身边少了文曲星,把李白召回去了吧。

月亮,又称白玉京。“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李白其无憾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baizx.com/tbxtd/13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