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在传统习俗里可是重要的日子,因为初五在古人眼里是财神日,所以他们认为这一天各种礼仪是否做到位了将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发财。虽然咱们现在都知道,一个人发财不发财主要是靠自己是否勤劳致富。但了解这些已经仪式化的民俗,其实对于我们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说到底,这些仪式体现的都是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这一点总归是没错的。大年初五这一天,古人的想法其实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把好的都请进家门,把不好的都赶出家门。所以,民间一直有一个颇有意思的俗语叫做:一接二送三捏紧。我们来看一看这个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要接的当然就是民间传说中的财神了。我国民间的财神有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文财神有比干、范蠡等;而武财神则有赵公明、关公等。此外,还有一个偏财神,就是我们大年初五要迎接的五路神。财神这么多,咱们该接哪一位呢?古时候,文人讲究的是拜文财神,武行的人讲究的是拜武财神,那咱们平头百姓则不文不武,所以就选择拜五路财神。如此开来,五路财神才是最亲民的财神。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说所谓五路就是东南西北中。为了接好财神,这一天,古人会在零点时放鞭炮。有财神庙的地方,人们纷纷献出果品糕点,到财神庙祭拜财神,祈祷财运亨通。正月初五迎完财神后,各行各业纷纷开工。人们满怀憧憬和期待,开始新一年的劳作。接完财神后,就是”二送“了。既然大年初五接进来的是财神,那送走的自然就是穷鬼了,这就是所谓的”送穷“。所以这一天很多老人会告诉孩子们,尽量不要去走亲戚,免得你一进门,刚好撞上人家家里赶出来的穷鬼,岂不是要穷一年了。财神接到了,穷也被送走了,最后就是“三捏了”。所谓的三捏其实就是要”捏小人嘴“,告诉咱们要如何防小人。在大年初五这一天,很多地方的民俗里都要吃上一顿饺子。大年三十和初一时咱们吃饺子,是取团圆之意,再加上古代的钱曾一度叫交子,所以也是希望能富贵。但到了初五时,吃饺子的意思就发生了改变。这一天老一辈剁饺子馅要剁得咚咚咚响,因为这表示表示正在剁小人。而包饺子时,也要把皮捏得紧紧地,这表示要捏住小人的嘴。总之,这一天咱们吃饺子是希望这一天,都不受小人欺负。不得不说,咱们的老祖宗们有时候还挺双标的,不同时候吃饺子的意义相差这么大。关于这个习俗,著名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有一段《吃饺子》,可以说是活灵活现,说得很是清楚明白。以上就是“一接二送三捏紧”的意思了。其实大年初五这一天之所以重要,还在于这一天可以打破年初一到年初四的很多禁忌。一般来说,从初一到初四有很多需要避免的事,比如应该尽量别借钱,比如不要随便动剪刀等。但到了初五这一天,这一切都可以打破了,可以借钱,也可以动刀剪了。说白了,也就是让大家开始重新进入正常的生活轨道。说是初五,其实要从初四晚23:00开始算,因为农历计算用的是12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时为端:前一天的23:00-凌晨1:00。现今民俗由来多是明清、乃至民国至今的一些影响较深,故正月初五这一天俗称“破五”,中国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这一天承担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清《燕京岁时记》中说: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至初六日,则王妃贵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来,互相道贺。新婚女子亦于当日归宁,而诸商亦渐次开张贸易矣。清《清裨类钞》也载:“正月初五日为破五,妇女不得出门。为何年初五成为了财神的“生日”,主要两个出处:一种说法是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中国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拜。);另外一个说法,则与王元宝有关。(《独异志》中这样记载: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财神有很多,大体分为文财神、武财神、君财神、五路财神等。文财神:一般而言有三位代表,比干(公正)、范蠡(儒商)、李诡祖(分定增福).比干:比干,子姓,沫邑人(今卫辉市北)。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年。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股,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比干是殷帝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即纣王)的叔父,官少师(丞相)。受其兄帝乙的嘱托,忠心辅佐侄儿——幼主纣王。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被纣王残杀,终年(公元前年)63岁。他生前正直,死后无心,故不会心存偏袒成见,适合作为管理分配财富的神祇。显然这是把公和正直当作理想中财神应有的特质,也表现出了一般大众对于财富公平分配的渴望。李诡祖:三国时期魏国山东人。生日九月十七,去世后葬于曲周县城东安上村并立祠祭祀。民间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又称财帛星君,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魏孝文帝时任曲梁县令,清廉爱民,善降水妖。民间传说李诡祖为太白金星下凡,得天齐嬷嬷之道。唐武德二年(年)被唐高宗赐封“财帛星君”,唐明宗天成元年(年)被赐封“神君增福相公”,元代(-)被赐封“福善平施公”。)范蠡(陶朱公):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武财神:一般而言有两位。赵公明(宜利和合)、关羽(以义取利)。赵公明:当今民间宫观中的财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该财神像当为武财神,即赵公元帅像。赵公元帅,即赵公明、赵玄坛。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书的《搜神记》和《真诰》等,都有赵公明的神迹,但只是司土下冢中事,或是瘟神。元明之间,赵公明的神迹才有完整的记载称,赵公元帅姓赵名朗、玄朗,字公明,终南山下周至赵代村人。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十日,九日被后羿射下以后,变化为九鸟,墬落于青城山,变成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但是赵玄朗却独化为人,避隐蜀中,精修至道。张陵在青城山炼丹时,收赵玄朗护卫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方。赵玄朗食丹以后,其形酷似天师。天师遂命其永镇玄坛,故号玄坛元帅。《三教搜神大全》称其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获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有姜子牙封神一节,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有的商家,常年供奉的是武财神赵公明,以使自己在商业竞争中“宜利和合”而取胜。关羽:徐道在《历代神仙通鉴》中说,关公的前生本是解梁老龙,汉桓帝时,河东连年大旱,老龙悯民心切,是夜汲黄河水兴云施雨。玉帝见老龙公然违反天命,擅取封水,令天曹以法剑斩之,掷头于地。解县僧普静,在溪边发现龙首,即提到庐中置合缸内,为诵经咒九日,闻缸中有声,启视空无一物,而溪东解梁平村宝池里关毅家已有婴儿落地,乳名寿,幼从师学,取名长生,后自名羽,字云长。关公像关公武财神又为正义及正气化身,最善制煞镇妖除鬼魅防小人,家中若有久病之人,或者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请一尊圣像镇守宅中,善莫大焉,亦称关圣帝君,简称关帝,本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如今道教主要将他作为财神来供奉.关于其来历,前面已有介绍,其职能除了治病除灾,驱耶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还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又因其忠义,故被奉之为财神。有的商家,供奉的是红脸关公,关羽以“义”著称,商家取其“以义为利”,即以“义”达到赢“利”的目的。君财神:柴王爷(五代后周世宗皇帝柴荣,乃天财星君临世,从小家道衰落经营生意,后来生意很成功。称帝后爱民如子,耕者有其田,商者有其行,以富百姓。从宋元时期开始,柴荣被百姓奉为财神,同时也是矿工、窑工、运输业的保护神。)。所谓民俗,说到底就是老祖宗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形成的一些约定成俗的习惯。它们的存在没什么科学道理,但却已经是仪式化的东西。咱们新时代的年轻人,自然该明白能否过上好日子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而不是这些。但感受这些民俗活动,体会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其实也是有必要的。这些民俗,你们的老家还有吗?欢迎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baizx.com/tbxjj/14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