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奇太白褒斜道与凤翔腊驴肉

太白褒斜道与凤翔腊驴肉

作者:方奇

看到这个题目,好像怎么都联想不到一起来,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它们之间真的有联系吗?太白褒斜道考(南北方向)褒斜道是古代翻越秦岭的6条古栈道之一,它是古代沟通中国西北西南的重要大通道。而且是翻越秦岭最平坦快捷的道路,同时还是最繁忙商道。为什么只是商道而不是官道呢?褒斜道虽然很有名,可是全程并没有经过一个县城,没有像陈仓道沿途有驿站接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陈仓道道路所经过的山谷更加宽阔些。宝鸡到汉中旅行的人基本上都是乘坐轿子滑杆,而相对于褒斜道所经过的山谷比较狭窄,经年累月大量的马匹经过时产生的粪便污秽,会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如果空气流通不畅,就会聚集在山谷,久久不能散去,这样的环境自然就不会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经过这里,走过和记载褒斜道具体道路的人更少。如果在平原马路上,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周围的农民会把这些马路上的马粪拣回去作为肥料使用。现在的人(甚至专家学者)当然包括我都曾经认为:古褒斜道基本上等同于现在的姜眉公路,网上查询也是没有确切答案。造成褒斜栈道名气很大而实际上踪迹难觅。主要原因是:1、褒斜道在太白县境内十分平坦,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人工的痕迹。2、是因为行政区划的变动。太白县是年成立的,新中国最年轻的县之一,是国务院从周边的县甚至将跨地区的汉中最偏远的秦岭地区部分划出来归太白县统一管辖。其中包括眉县,岐山县宝鸡县凤县留坝县洋县,佛坪县等,虽然褒斜栈道主要路段在太白县,可是褒斜道多公里没有经过一个县城,而是在秦岭的偏僻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很久以前就已经被废弃了。对褒斜栈道具体路线没有传承和记载,形成断代,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3、自从年宝鸡陇海铁路通车,年凤县川陕公路通车,随着现代工业(瓦特蒸汽机的发明)的到来中国,对马匹依赖的减少,褒斜栈道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同时凤翔府也失去了它在西府的主导地位。熙熙攘攘几千年的黄金通道,几乎一夜之间就归于沉寂,世代围绕着褒斜栈道讨生活的人们,瞬间就全体失业,陷入困顿无着,反差太大了,这是当时所有以褒斜栈道为生的人们不敢想不愿想,更不能触及的痛。因为这伤痕实在是太深了。所以几乎所有人都愿意选择集体健忘和失语,仿佛古栈道真的消失一般。距今已经84年了,已经经过好几代人,还健在的人更是寥若晨星,事实上褒斜栈道即将湮灭了。难道就真的让它归于尘土吗?抱着对褒斜栈道的崇敬,和一个太白人的责任,笔者对这条路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探索思考,分析推理,才能将许多地点和事件串联在一起,褒斜栈道的路线,才逐渐清晰起来。实际上这种想法完全没有考虑到古人的生产水平和能力,他们没有炸药,机械,修栈道靠的是最原始的火烧水激。修筑褒斜栈道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当地百姓生活及过往行人的吃住交通需要,经过笔者多次的户外探访勘察,思考分析认为,褒斜道(南北方向)的主要路线是:汉中--留坝江西营沿黄牛河--坪坎--平木--靖口--竹长沟--白云--两河口--沪家塬--七里川--上店坊(翻秦岭绥阳小谷马峪河部分)--雪山洞--潘家湾(关中平原),不需要经过现在的太白县城,这与主要道路充分的考虑了当地人的交通需要:这里人烟相对比较稠密,山谷宽大,山上山下土质肥沃,都可以种地,出产的粮食、蔬菜、草料可以供给旅行的人马解决吃饭问题,由于是支流不是主河道,这里水流不是很大,修路相对容易。在太白县靖口镇有几家可以容纳几百匹马的客店。据说当地马家店相传一院三进20间大瓦房,给客人准备饭菜的铁锅,口沿9尺3寸3,每次下米8升半,另外一家骡马店,更是规模惊人,10亩院场,30排马厩,个拴马桩,为南来北往的马帮提供服务。主要的道路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道路设计之巧妙,道路平坦之程度令人拍案叫绝。绝大多数路段都可以行走畜力车,路上仅仅翻越两个小梁就实现了汉中到达关中的目的,称为高速公路一点也不为过,实际上在建的宝汉高速、太凤高速,与褒斜栈道大多数路段一致,佩服古人的智慧,这才是灿烂了几千年的褒斜道!太白县境内褒斜道(南北方向)考黑色:普遍认为的褒红色:笔者考证的褒斜道

宝鸡境内茶马古道(红色)

马与茶

马、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都是人可以使用的最大动力,历朝历代都是最受重视的战略物资,那时一匹好马真的相当于现在的宝马汽车,一次在太白鳌山崎岖山道上户外,不小心滑倒了,才能闻到从泥土散发出来,极淡的马粪味道,认识到这是曾经是很久以前先民采伐木料的用骡马拉木料的道路,这山路就是坦克都无法上去的地方,可见骡马对人类的帮助了,军事上,远的不说,红军西征,在河西走廊,西路军被西北的马家军部骑兵追杀,最后英勇的西路军两万多人马几乎全军覆没,可见马在军事上的作用了。茶、我们汉民族喝牛奶的习惯是把牛奶烧开溢一下喝,而牧民却是要把牛奶和茶一起煮了,把茶叶倒掉才能喝,牧民这样做的原因是奶里含油脂多,需要除掉,而茶叶中含有茶碱,与奶中油脂发生反应,把油脂中和掉这样就会减少油脂在人体内的积累,可以防止脂肪堆积对人体的损害。对于以肉食为主的牧民来说,更有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之说,这样茶叶对牧民有的不可或缺的需求,在古代茶马互市是最大宗的商业贸易,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受到历朝历代官府的重视。也正是因为发现了喝茶对人体的好处,清朝时,英国、俄国等国商人甚至在不远万里来武汉开设制茶厂,做茶叶贸易生意。

汉中

汉中做为距离西北广大牧区最近的产茶区,湖南湖北等南方茶叶布匹丝绸,糖等通过可经长江汉江航运,四川茶叶等通过金牛道运输到汉中中转,因此,汉中在古代茶马古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再由各个马帮将茶叶等贩运到西北各地牧区,换回来马匹药材等,马帮去牧区贩茶的时候可以走不同的道路,但是,回来时却一定是褒斜道。只是云南把滇藏线茶马古道宣传的好,虽然西藏人口只有几百万,但也成了云南旅游一张靓丽旅游的名片,而陕西汉中作为距离青海新疆蒙古中亚等大西北最近的产茶区,却藏在深闺无人知,无疑是一件憾事。丝绸之路与凤翔府试探褒斜道的西北口是宝鸡陈仓区潘家湾,过渭河就是就是千河流域,沿着千河溯流而上,不久就是凤翔县地界,在这里与丝绸之路交汇,凤翔府的位置太优越了,凤翔是一大片平塬,往东直到大海几乎就是一马平川,千河上游到千阳县、陇县(州),陇县往西翻越陇山就到了天水,兰州西宁新疆中亚,陇县往北走平凉(与西兰古道交汇)宁夏、蒙古,甚至去外蒙古的乌兰巴托都是当时最近的商道。秦始皇的祖先因为养马有功,周天子把凤翔封赏给他,当时就是走这条路,从甘肃天水搬家到凤翔,凤翔土地平坦而且肥沃,降水充足,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大秦帝国从这里开始慢慢发迹的,当然与与这里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因为凤翔距离牧区最近,理所当然可以收购到中国最好的马(伊利马山丹马蒙古马,甚至于西域的汗血宝马)和训马场。当年唐三藏西天取经、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西安大庆路上的丝绸之路西行的驼队雕像群所反映的人们也就是走这条路。马帮可以从汉中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去做不同的茶马交易,但是,当他们带着用茶叶丝绸换回来马匹(骡、驴)药材、皮毛等返回内地的时候一定会汇集到凤翔,因为凤翔曾经是国家军马收购训练中心和中西部商贸交流的中心。凤翔府可以辐射到中原、西北、西南各个方向,往东凤翔府~岐山县城~扶风县城~武功县城~……一路上都经过县城,治安会很好,内地来的客商人身财产安全有保障,往南连接褒斜道,往西往北都是大片的牧区,同时,也是当时中国繁忙的骡马买卖集市,各地客商云集这里来买大牲口。凤翔府曾经是陕西西部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就是现在凤翔县最热闹大街上的人流还可以与宝鸡市经二路有一比,依稀能感觉到当年凤翔府的繁华的影子,当马帮们出售完马匹后,一定会去逛凤翔府吃腊驴肉,喝西凤美酒,犒劳自己一下,酒足饭饱后,马帮过渭河沿着褒斜道返回到汉中又开始继续准备下一个轮回。(笔者对凤翔县也不很熟悉,仅去过有三四次,都在县城里面。印象当中,就是凤翔地方很好很平很大,只是东湖很小,仅此而已。在笔者经过分析推敲后,想象当中,如果有这个骡马市,应该在凤翔城东,因为常年刮的是西北风,这样马产生的粪便气味对凤翔城影响最小,而且是分开的一个个群落,这样布局相互隔离相互影响小,应该有一个宽阔的场地,用于挑选马匹,因为这样是最合理的布局。顺着这个思路,在卫星地图上找,首先在县城西千河边的长青镇找到了马道口村和官楼沟,接着找到了据说是蒙古后裔的小海子大海子,这里应该从事与马有关系的工作,比如兽医、大牲口的驯服等,在城南找到六营、东指挥西指挥南指挥村河北屯河南屯八旗屯等与军事有关的地名,甚至在现在的县政府附近找到马神庙巷,可见马在凤翔曾经的地位了。在凤翔城东5公里东北麋杆桥附近发现了杜家门前芮家门前周家门前常家门前魏家淡家关家杨家车家门前等院落群,现在听起来这些与众不同,奇奇怪怪的地名,实际上是古时有钱人家门前是拴马桩,从这些地名可以看出来这里应该是曾经是接待马帮的客栈,解决人与马的吃喝拉撒,因为它在凤翔东北方向,常年刮西北风,凤翔县城就不会有臭味,这几家都隔着一定的距离,用于通风,这样不会相互影响,这与笔者想象的几乎完全一致,更让笔者感到惊讶的是在它们中间有一块规整的近乎正方形的空地!1.6公里*1.8公里总面积达4亩的规整场地,规模这样巨大,是笔者没有想到的,这应该是选马场,用于观察马力的优劣,而在选马场东南角过马路,就是马庄,这里应该就是办理马交易手续的地方,最好的马是在鹞子凹接受最严格挑选,被收购的顶级好马,用于进贡皇上,次好的马被军队六营在南马庄收购,留下来接受进一步的训练,剩下的马由客商挑选撮合,在北马庄交易完成,缴纳完相应的税款后,双方就可以离场。笔者根据许多的事实,以及凤翔府与褒斜栈道关系分析推测出来,应该有这个骡马集,因为这样解释,一切就释然了,有兴趣的笔友可以去考证,反驳笔者,至于为什么凤翔(府)县志可能都没有记载,原因是:当时的凤翔府大片土地属于军队所有,是军事机密,并不受当地官府的管辖。另外一种解释可能是凤翔是周礼的发祥地,自古有重农轻商传统思想观念,对“暴发户”不待见,史书上自然就没有记载。第三可能另有原因。

红色横线:某家门前黄色横线:马交易场所红圈:选马场

凤翔腊驴肉

中原各地的大牲口贩子在当地收购退役的驴,同时也可以获得客户对大牲口需求信息,自然都会来到凤翔,在驴肉店卖掉这些退役的驴子,在凤翔骡马市挑选买回健壮年轻的大牲口,返回到家乡,也要开始准备下一个轮回。这样凤翔驴肉店就会有源源不断退役驴子的来源,才会有凤翔腊驴肉与西风酒的美名,随着各条古道远近闻名,源远流长。

作者简介:方奇,供职于太白县国税局。

往期作品:

太白褒斜栈道考(上)

郑重申明:本文由作者本人提供,并对此负责。图片除作者照片外,其他均来自网络。

主办单位:太白县作家协会

本期责任编辑:査慧芳

欢迎您踊跃投稿!(有在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baizx.com/tbxys/69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